【专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时间:2019-05-29浏览:1107

(来源:白杨网)


作为我校首批创建的院系之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建校之初的技术人员训练班,从1954年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五个年头。在这六十余载中,信通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恪守着“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勤奋耕耘,奋力探索,为中国广播事业输送了大批“一专多能”的行业人才,将理工科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更迭的新气象相结合,塑造了独特的“中传理工人”形象,壮大着学校的学术力量。

在国家“新时代高教40条”的纲要指导下,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信通学院紧跟学校改革的大方向实施系列举措,重整步伐,革故鼎新,力求将六十年历史滋养而成的专业精神深纳于心,以“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办院理念应对新时代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中传理工人的成长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为学校的历史新征程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刘剑波是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学部长、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1988年6月留校任教至今。从创建全国第一个有线电视专业开始,刘剑波院长作为我校信息与通信学科的带头人,不但见证了学院的发展,更以己之心血不断推进中传理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我校理工学科跻身发展前列。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


记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学校成立的第一个学院,请简要回顾一下学院的发展历程。

刘剑波院长:1995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工学院正式成立,由当时学校所属的全部7个理工科系处单位联合组成,是学校成立的第一个学院。1998年,工学院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后来,录音系、计算机系、科学艺术系和工程基础部先后从信息工程学院分离出去,独立成为了录音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理学院。到2013年,理工学科又全部合并在一起,成立了理工学部。2018年7月,学校进行了机构调整,理工学部相应地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重新按照学院的模式来独立运行,学院也更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从理工科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分是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始终是理工学科的主体。这60多年来,学院和学校一起成长,一直是学校孕育和培养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摇篮,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记者:经过多年建设,您认为学院在学术研究还有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刘剑波院长:拿学科学位建设来说,学院现在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除此之外,我们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学院还拥有2个国家级、4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基地。

从师资力量来看,学院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老师们整体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也日趋合理。

从创新科研来看,我们在SCI、EI检索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高质量论文;正式出版了专著、教材80 余部;有一批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数十项。

从人才培养来说,六十多年的桃李芬芳,在广电系统、传媒和文化科技领域,甚至是航天领域,在信息技术覆盖的所有行业,都活跃着我们杰出校友的身影,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电视台总工丁文华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历任总工,各省级电台电视台总工与技术负责人等。

记者:信通学院在哪些领域是跑在国内甚至国际前沿的?

刘剑波院长: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们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B,也就是说,在该学科全国最好的137家参评单位中,我们位列20%-30%,这客观地反映了我们目前的水平和位置。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媒体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多媒体广播、数字调频同步广播、宽带互动电视、超高清电视、动声系统、大功率无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您带领学院走过二十余年,向传媒行业输送了一批批卓越的理工人才,您觉得一名优秀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刘剑波院长:我一直坚信,机遇永远只会青睐有准备、勤奋向上的人。一直以来学院都要求每一名学生认真去思考:你到传媒大学来是为了什么?你希望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所以无论如何,要在对自身有充分认识、充足考量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

     

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


记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技术行业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发展形势?您认为这些发展趋向会为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乃至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的建设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刘剑波院长:近年来,传媒技术发展迅猛,我们服务的行业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技术的引领作用正在日益凸显,技术的融合也在不断提速,5G+4K+VR+AI的下一代智能融媒体技术架构也已经初现端倪,可以说,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和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在知识、能力、素养、视野、创新等等方面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的期许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能够实现 “N个一”的目标。也就是希望我们的学院能够真正拥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成果、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人才……

记者:为了落实好“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新的创业之旅,学院将如何应对?

刘剑波院长:其实,大道至简,“严谨求实、追求卓越”一直被我们奉为圭臬;“质量至上”和“内涵发展”也仍然是我们今后的唯一选择。我们的应对,可以用最朴实无华的两句话来归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科实力”。

记者: 结合您对新时期发展形势的认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您认为学院发展的大方向是什么?

刘剑波院长: 学院发展的大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服务需求,要坚持以本为本。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本科教育提出了众多新要求,相应地,学院应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强一流专业,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针对问题导向,要推进“四个回归”。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到现阶段的问题上,比如: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不够巩固;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办学的相关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仍不够聚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以“四个回归”为基本守则,探索实用、管用的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

三是要示范引领,起到率先领跑的带头作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应当是我们的重要抓手,信通学院将致力于加强新工科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争取建成一批一流专业。

四是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注重衔接协调。过去六十多年的积累和传统优势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好好传承并发扬光大;但在新的时代,在高等教育日新月异和传媒技术一日千里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创新,提高我们的水平,增强我们的实力,进一步凝聚共识,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记者: 结合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学院新学期确立了什么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刘剑波院长: 廖校长在春季工作会上的讲话,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九个“继续”,打好五场“攻坚战”,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在深入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我们在如何贯彻落实上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基本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信通学院将全力以赴,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持续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和科研成果质量提升上取得突破;积极参与“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我校传媒教育迈向智能时代添砖加瓦。具体举措也有很多,比如,面向5G+智能音视频研究领域,精心组织和打造团队,细化研究内容和实现路径,加快速度多出成果;实施“四个一批”专业建设V2.0,积极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和项目研究,开展本科专业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前期准备;开展“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资助”计划,建设示范性慕课、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项目,打造优质“金”课;实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项目;实施“研究生一级学科培养方案”,探索“贯通式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完善培养体系,突出培养特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