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培养方案-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

作者:发布时间:2018-12-1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严谨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1、信号与信息处理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信号与信息处理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适合开发与研究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3信号与信息处理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应与招生目录相符)

1DSP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代码:01

2、多媒体技术(研究方向代码:02

3、智能信息与控制(研究方向代码:03

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代码:04

5、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方向代码:05

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研究方向代码:06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要求与培养环节:

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三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三个环节。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三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三学期修完。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环节

总学分≥35

分项说明

课程学习

环节

≥29学分

学位课≥17学分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非学位课≥12学分

专业选修课

≥10学分

科研报告

≥2学分

补修课

跨专业考生和同等学力考生,补修本科阶段主干课2-3门,不计学分

科研训练

环节

≥5学分

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或讲座及各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计1学分(须填《学术活动考核表》)

导师指导

导师与研究生应每周见面,导师向研究生讲解本专业或方向的最新研究,及相关学术内容。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阅读书目、课程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情况,并接受导师监督和检查,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指导记录单》,计1学分

发表论文

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计1学分。

学位论文选题

遴选研究课题、撰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计1学分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通过,计1学分

实践与实习环节

1学分

实践

实践环节,计1学分(须填《实践考核表》)

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

1、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附表

2、凡以论文作为考核方式的课程,研究生必须向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提交电子版论文稿,上传到http://yjsy.cuc.edu.cn/Login.html,接受论文原创性及学术规范的审核;如任课教师要求,研究生也须向任课教师提交打印版论文稿。研究生的学期论课、作业、考题、答卷等材料由各开课单位负责保管,保管时间至研究生毕业后两年,以备检查与调用。

3、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

六、考试要求

1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必修课程的考核一律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2、学术活动、专题讨论、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的考核,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作业(包括艺术实践的数量与质量、专题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的情况进行,并由指导教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记入学习档案。

3、考核(考试或考查)成绩分为及格与不及格,以百分制记分。考核不及格应当由本人写出补考申请,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补考一次。整个学习期间,补考不及格超过一门或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取消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资格。

4、研究生开题前应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方能开题进入创作与论文阶段。

七、社会实践与业界实习

研究生须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进行业界调研、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践/实习工作,所需时间应计入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内。此环节计1学分,须填《实践考核表》。

除平时学术活动外,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专业在小学期安排的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业界实习活动,须填《实习活动考核表》。

八、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1、学术活动

除参与日常学术活动外,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院或本专业安排的各种课外学术训练活动(包括各种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讨论会、学术沙龙等),须填《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3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开题报告采用研究生答辩的方式。文献综述应该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径和可行性分析、预计关键技术和难点、论文详细研究进度和主要参考文献等。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通过者,计1学分。开题报告未通过的,限两个月内重新开题。

3、学术论文发表

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照《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4学期期末进行,执行《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最后环节,论文答辩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程序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位办有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用专业指导小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讲师组成,由本专业导师担任组长,负责拟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具体实施专业指导小组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负责研究生的日常学习指导、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指导。  

十、附件

课程设置附表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课程设置表(2017版,学制三年)

课程类别

学分分配

序号

总学分≥29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周次

开课学院

任课教师

合上专业

考核方式

学位课17学分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

外语语言基础

4

64

4

1

16

外国语学院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2

1

16

思政部

  

全校

考试

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6

2

2

8

思政部

  

文科

考试

4

自然辨证法

1

16

2

2

8

思政部

  

理工科

考试

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

随机过程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李波等

通信、电路

考试

2

现代通信原理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王晖、王翾等

通信、电路

考试

3

现代信号处理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牛力丕等

通信、电路

考试

4

矩阵分析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曹刚等

  

考试

5

信息论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张韬政等

通信

考试

非学位课

  

选修课

≥10学分

1

数字图像处理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杨磊等

通信、电路

考查

2

通信系统仿真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车晴、张莉等

通信、电路

考试

3

硬件系统设计方法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杨刚、周德扬等

通信、电路

考试

4

应用泛函分析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于欣妍等

电磁场

考查

5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徐品、田佳音等

通信、电路

考查

6

剧场工程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张晶晶等

  

考查

7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任慧等

  

考查

8

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尚文倩等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考查

9

高速电路EDA设计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杜伟韬、卢起斌等

通信

考查

10

日语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苏震等

所有专业

考查

11

信源编码技术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张远等

通信、电路

考查

12

数字声音广播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张乃谦等

通信

考查

13

专业外语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曹三省等

通信

考查

14

智能控制技术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周春来等

  

考查

15

数字电视广播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姜秀华、史萍等

  

考查

16

移动通信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张华清等

通信、电路

考查

17

宽带通信网络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苗方等

通信、电路

考查

18

实时信号处理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杨占昕、邓纶晖等

通信

考查

19

广播电视测量与监测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苏志武、章文辉等

通信

考查

20

信道编码技术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李建平等

通信、电路

考查

21

SOC原理与设计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何晶等

电路

考查

22

舞台设备控制技术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蒋伟、任慧等

  

考查

23

网络控制系统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白石磊等

  

考查

24

模式识别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周春来等

  

考查

25

嵌入式系统与结构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温淑鸿等

通信

考查

26

通信电路算法与结构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杨占昕、杜伟韬等

通信

考查

27

软件工程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田沛等

通信

考查

28

传感器与电子接口技术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苏震等

  

考查

29

机器视觉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吕朝辉等

  

考查

30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潘耘等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考查

31

硬件系统与硬件算法设计

2

32

2

1

16

理工学部

王金涛等

信号

  

32

视觉信息应用技术

2

32

2

2

16

理工学部

苏志斌等

  

考查

科研报告

≥2学分

  

  

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科研(或学术)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公开的学术论坛上做报告1次。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专业指导小组负责)

补修课

不计学分

  

对非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补休相应的本科基础课程,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