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明君 陈梦 摄影 余蓉茜 朱皓月 岳长兴)12月18日下午,“媒体融合与传播”高端学术论坛——5G视音频分论坛在我校中传讲堂隆重举行。本论坛由“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共同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曹先彬,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彭木根,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亮,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熊红凯,“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首席科学家吕锐、执行主任王晖、副主任张远,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处长史萍、科研处副处长宋金宝,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增瑞、副院长金立标,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院长柴剑平、副院长叶龙,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伟掌以及学校师生2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金立标教授、叶龙教授共同主持。

刘守训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6G 网络、超高清视频等新兴技术和思维进行深化创新,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媒体融合向纵深方向前进的重心。5G 视音频分论坛的举办,发挥了中国传媒大学在5G视音频领域的积极作用。未来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校智能传媒教育发展,为行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丁文华院士以“广播电视路在何方”为主题作了主旨发言,他系统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程、广播电视生态环境的变化,阐述了对广播电视发展技术路线的思考,展望了我国广电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曹先彬院长作了题为《空地协同的智慧交通安全与运行综合保障》的学术报告。他以典型交通应用需求为背景,介绍了空地协同的智慧交通安全与运行综合保障系统在专用平台研制及感知、通信等核心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最新进展,并分析了部分实验案例。

彭木根执行院长作了题为《6G雾无线网络:理论技术应用》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雾无线接入网的原理、体系结构、理论性能、关键技术、试验性能,同时分析了雾无线接入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吕锐教授作了题为《后5G/6G演进与广播的未来》的学术报告,介绍了6G的研究现状、广播在5G/6G时代所遇到的挑战、B5G/6G通信标准的时间窗预测,分享了广播技术的理论和算法创新、算力创新、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实现创新思路。

熊红凯教授作了题为《从图信号处理到图神经网络》的学术报告,他系统梳理了图信号处理到图神经网络的发展轨迹、图卷积神经网络研究面临的问题,多角度阐述了与欧洲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并鼓励与会研究生多做基础研究。

王亮副主任作了题为《面向复杂视觉任务的多模态深度学习》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科研团队在多模态深度学习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并对面向复杂视觉任务的多模态深度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增瑞教授作了题为《电磁超表面及频率选择表面在目标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中的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多元相消干涉技术、混合相消干涉与极化转换技术、共形超表面RCS减缩、多功能频率选择表面、陷波可重构吸波器相关技术理论。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旨在向业界和社会传播最新的学术思想和技术动态,对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媒体融合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创新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