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媒体融合与智能通信领域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会议顺利召开

作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12-02

(通讯员 袁珍妮 陈清扬)

11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协办。论坛以“媒体融合与智能通信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本次会议也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讲话精神,对我校青年教师制定“一人一策”的培育支持计划的具体举措。

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处长曹坤、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金立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钟丹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树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勤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倩倩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王丹石副教授、清华大学姚权铭助理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近80位青年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金立标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视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才评价十字方针,推动具有中传特色、追求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人才评价文化在中传落地生根。学校坚持“一人一策”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人才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绘制“培养蓝图”,做有组织的人才培养。这些政策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广阔的舞台。他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桥梁、引路指航,多多帮助引荐和培养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推动媒体融合与智能通信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人事处处长曹坤高度肯定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青年教师“一人一策”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她说,去年学院成功举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今年再次顺利召开,充分体现了学院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扶持。而学校层面也在不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力求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最后,她鼓励大家继续携手努力,共同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开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学王岩研究员作青年教师成长经验分享。他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谨慎选择,不仅要谨慎选择科研方向,因为一个好的科研方向是由个人、社会、单位协力推动,还要谨慎选择竞争赛道,注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二是要全面谋划,提醒青年教师结合赛道规划,注意成果产出的时间安排,并思考是否能获得相应资源支持;三是要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懈耕耘,“不被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不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勉励青年教师们求极致、敢失败、恒坚持。

 本次论坛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钟丹丹主持。

 在论坛报告环节,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杜建和教授、毛琪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杨琳琳、郭嘉仪、张峻玮结合在各自领域内的研究经历,分别作了题为“张量分析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大模型时代下智能媒体内容生成与编码的新进展”、“融媒体中数字⼈建模、驱动及部署研究”、“多通道星载SAR舰船目标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的阵列构型设计”的主题报告。

 随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勤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倩倩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王丹石副教授、清华大学姚权铭助理教授分别对青年科学家们进行了点评,分享了关于青年科学家培养问题的见解。

各位专家在点评时指出,青年科学家们应坚守科研初心,踏实前行,确保每个科研阶段都完成其应有任务,避免单纯为发表论文而研究。要善于思考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捕捉潜在机遇并预见潜在风险,深化科研思考,提升科研品味。另外,作为传媒领域的教育者,中传青年教师应依托传媒特色,善用团队资源,探索如何将自身优势与学校平台结合,以寻求科研突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树锋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简要总结。他强调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为我校青年师生和其他高校及科研单位的青年科学家代表们搭建了深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要求,时刻牢记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完善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挑大梁、敢当主角、争建新功”。